找到相关内容178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向世山副教授将在大佛禅院举办讲座

    修持术》《四川百科全书·宗教》《四川佛教的历史与文化》《四川禅僧的开放性格》《三教会通的主题和类型》《宗密的会通本末方法论》等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大佛禅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11/08113931673.html
  • 觉浪道盛禅学思想研究

    -----  【中文关键词】觉浪道盛 | 明末佛教 | 禅学 | 五家会通 | 三教会通   【中文摘要】本论文旨在探讨觉浪道盛禅师 (1592-1659,本文一律称“道盛”) 之禅学思想。首先从相关...如心性思想、参禅心态、论火、论怨、论文字著述等。进而探讨道盛会通五家的历史渊源、师承背景、会通五家的根据与模式及其如何将此思想落于实际的禅门教学之中,并归纳出道盛最具特色的八种教学方式。继而讨论道盛...

    李仁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54159490.html
  • 《罗马书》与《大乘起信论》之比较 ——“罪”和“无明”为中心

    关键词】Sin ; Ignorance(Wu Ming) ; Faith   【中文摘要】宗教对话是宗教会通的先决条件, 借着彼此间的对话, 不但可以减少误解 , 并可因“同情的了解”, 客观而正确的明白对方的主张, 进而寻求会通之处。基督宗教与佛教是东西方两大宗教和思想体系, 其义理中, 负面思想的“罪”和“无明”代表着各自宗教理论的中心概念。  在基督宗教中, 人因为有“罪”, 所以需要耶稣的...

    张超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10963569.html
  • 马一浮的儒佛会通观

    作为当代理学大师,马一浮的学术思想也承继了这一特点,并有所发明。研究和分析马一浮的儒佛会通的思想路向,对于把握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演变的全貌,是有一定意义的。  一  宋明理学家吸收、融合佛、老之说以改造儒学,又以其新儒学来“辟佛老以正人心”。马一浮与理学家不同,他不以“辟佛老”自诩,而公开主张儒、佛、道三教会通、圆融。  马一浮在四川乐山复性书院讲学时,提出要会通各派学术的主张,论及历史上...

    李明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3752049.html
  • 普正法师在韩国圆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

      2008年2月20日上午十点30分,“圆光大学2007年度学位授予仪式”在圆光大学学生会馆一层礼堂隆重举行。校园内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,充满欢乐和喜悦的张张笑脸,身穿学位服的天之骄子们,在美丽的花簇衬托下,显得格外耀眼。   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、兰州报恩寺住持普正法师经过三年多的努力,通过了各项考核和审评,提交的“义天佛教思想会通性格的研究”的博士论文,也获得通过,获得了圆光大学哲学...

    佚名

    |博士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2/09504420801.html
  • 宋代以后佛教各宗的融合

    宋代以后中国(五台山)佛教逐渐发展为以禅宗为主体的融合型佛教。这里所说的“融合”,虽然也有吸收儒、道=教思想成分的意义,然而在一般的场合主要是指佛教内部各宗的会通与融合。  中国佛教各宗的融合早在...公开提出会通禅、教的思想。他写的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、《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》等不仅主张禅宗内部彼此会通,而且认为禅宗与其他教派也应当互相会通。他认为无论是禅宗还是其他宗派,追溯其最初根源都是“本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1354992.html
  • 走进易、佛交融的瑰丽世界——评王仲尧《易学与佛学》

    易学与佛教》的主要内容。学术界在讨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结合的关系时,一般主要着眼于从佛教与玄学,或佛教与道家的关系方面。本书则主要采取从佛教思想发展史的宏观角度来观照易学和佛教的“会通”关系,较全面地论证了...朝时期佛教与文化界广泛进行会通的理论和实践活动。对僧肇般若学与王弼易学的关系、《牟子理惑论》以佛教比附易道、郗超及康僧会以易理解佛、梁武帝萧衍以佛理解易,以及支愍度“心无义”与易学、慧远与殷仲堪庐山...

    唐明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02664996.html
  • 宗密《华严原人论》的论证系统与三教调和思想之研究

    研究动机与目的了。  至于本文的进路与方法,则是从《原人论》的立论缘起与组织架构中,分析其立论缘起于会通三教的权与实,以及说明虚无大道、自然生化、元气生成、天命赋之等四大主题的论证结构。再者,在《原人...然后说明宗密是如何树立三教调和之论证模型,以及三教调和思想对后世宋明理学之思想启发。  二、《原人论》的立论缘起与组织架构  (一) 立论缘起于会通三教的权与实  宗密在《原人论》的序言里,详细的说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3555869.html
  • 佛教与儒家的对诤式对话发微

    佛教与儒家的对诤式对话发微   周庆华   台东师院语文教育学系副教授   华梵大学 第五次儒佛会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( 2001) 页251-262  华梵大学哲学系, [台湾 台北]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一、 佛儒会通说的检讨  佛教传入中国...

    周庆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546645.html
  • 明末清初禅宗的圆融之路

    ldquo;法无异味”,所以“无法不收,无机不被”的融合型佛教受到广泛欢迎;对外,佛教与儒道两家相融相摄,会通儒道思想的趋势与内部各宗相互调和的潮流相互激扬,成为当时中国佛教的基本特点。   佛教与儒道思想的相互融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。明末清初时期,这一融合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。由于这个问题十分复杂,又非本文主题,所以这里不拟赘述。佛教内部各宗的会通,主要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151580.html